商務部、發展改革委、海關總署、質檢總局、國家認監委等五部門日前聯合發出通知,決定從2007年3月1日起,對汽車整車產品(包括乘用車、商用車、底盤及成套散件)實行出口許可證管理,同時對汽車整車生產企業實行出口資質管理,對汽車出口經營企業實行生產企業授權管理。《通知》指出,之所以采取上述措施,主要目的是規范汽車出口秩序,轉變出口增長方式,提高出口增長質量和效益,促進汽車產業健康發展。
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,中國汽車工業得到長足進步,自主品牌汽車迅速崛起,并且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不菲的成績。
近幾年中國汽車出口特別是轎車出口增長迅猛。有關部門預計2006年中國汽車出口將超過34萬輛,其中轎車出口將達到9萬多輛,比上年增長200%。
在汽車出口增勢迅猛的情況下,國家為什么要提高汽車出口門檻,對汽車出口實行許可證管理呢?
近年來我國汽車出口迅速增長,但是問題也比較突出。我國出口的汽車以中低檔為主,主要面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,大部分出口企業并沒有明確的出口戰略,海外銷售服務體系不完善,導致國產汽車出口批量小,遠未形成規模。2005年我國僅僅出口了13.7萬輛整車,卻分布在201個國家和地區。參與出口企業達1025家,其中出口量在10輛以下的有600家,出口僅一輛汽車的企業竟有160家。一些出口汽車質量不過硬,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也時有發生。國內企業在海外市場的“窩里斗”現象也十分令人擔憂。一些企業大打價格戰,低價競銷、惡性競爭,不僅影響了產品的品質,也沖擊了正常的汽車出口秩序。在汽車出口數量增長迅猛的同時,轎車和越野車的出口平均單價則在大幅下降。一些出口汽車的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問題,已經影響到中國汽車在國外的信譽。
汽車出口秩序混亂,一窩蜂進入某些國家,引起了一些進口國的高度關注。有人預言,下一波國外反傾銷將集中在中國的汽車出口問題上。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規范出口秩序,將使中國汽車出口重蹈摩托車出口的覆轍,不僅無法得到發展,還有可能從已經占領的海外市場退出來。
五部門提高汽車出口門檻,將有一大批資質差的企業淘汰出局。業內人士認為,這一舉措將起到揚大抑小的作用,鼓勵優勢企業把中國制造的好車出口到國外去。一汽集團總經理竺延風認為,設立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,規范汽車及零部件出口秩序,加強知識產權保護,轉變外貿增長方式,是國家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,為振興中國汽車工業,推動中國汽車工業走向國際化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汽車及零部件出口,特別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汽車整車批量出口,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工業技術發展水平和綜合競爭能力。我國的汽車出口額每年翻一番,充分說明國際市場對中國汽車的需求很大,也說明中國汽車企業的出口實力在不斷增強。
面對中國汽車出口的重要發展機遇,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,加快汽車產品出口增長方式的轉變,提高自主創新能力,推動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出口,以樹立中國汽車出口的良好國際形象,實現汽車產業的持續協調發展,帶動國內汽車產業的發展壯大與升級。